8年前的一次体检,刚退休的老周意外查出肝脏上有一个13厘米大的巨块肿瘤,已经属于肝癌中晚期,且伴有肝内多发转移,失去了最佳外科手术时机。
可到如今,老周身体状况依然不错,生活质量也很好。他甚至说,肝癌这个不治之症已经变成了一种慢性病,不再可怕。到底是什么神奇的方法,让老周“战胜”了晚期肝癌?
近日,《荔直播·名医问诊》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院长滕皋军在线答疑,和您聊聊肝癌的多种神奇疗法,为您的肝脏健康保驾护航。
戳图看直播回放↓
肝癌高危人群需每半年体检一次肝脏是个任劳任怨的器官,即使出现了些小毛病,也不会让我们感觉到疼痛不适。等出现明显症状时,常常已经是肝癌中晚期了。如何尽早发现肝脏问题并及时治疗呢?对于普通人群来说,一年一次的体检是少不了的,而对于肝癌高危人群,例如病毒性肝炎患者(主要指乙肝和丙肝)、脂肪肝患者、有肝癌家族遗传史、食用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滥用药物、经常熬夜喝酒的人员,需要提高筛查体检频次,每半年就需要进行一次肝脏检查。
肝脏的常规检查主要是腹部超声及血清甲胎蛋白。影像学检查对于肝癌的确诊至关重要,如果发现肝脏存在异常情况,可以进一步追加CT、增强CT、PETCT或增强核磁共振等检查。
晚期肝癌并非无药可治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可能是最佳治疗方案。但是对于像老周这样一发现就是中晚期的肝癌患者来说,手术切除已经不适合了,而介入治疗则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介入治疗方法非常多,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血管介入,以TACE(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为代表,经过肝动脉,从肿瘤的供氧动脉往里面打药堵住血管,这些药物可以是传统的化疗药物,也可以是同位素,比如钇90同位素,直接附在肿瘤上面进行内放疗。另一类是在各种CT、超声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直接进行局部的微创治疗,可以用射频、微波或冷冻将肿瘤热死、烧死或冻死。
老周就是一个介入治疗成功案例。年4月,60岁的老周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肿瘤最大直径足足有13厘米,并且伴有肝内多发转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介入医学专家、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滕皋军教授带领团队为老周制定了个性化的系统介入微创综合治疗方案。8年的时间里,对老周体内肿瘤进行了20多次介入围剿,使得病灶“生命力”大大减弱,逐渐失去活性。
老周近期复查的磁共振显示:病灶明显缩小,普美显磁共振提示病灶无活性。这场“八年抗战”总算取得了初步胜利。如今的老周神采奕奕,完全不像一个病人,他说自己的肝癌已经从不治之症变成了一种慢性病,自己会坚持与它抗争到底。
除了介入疗法,系统治疗也给很多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福音,让他们的生存时间得到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爱肝护肝这样做积极接种乙肝疫苗、不熬夜、不酗酒、不乱吃保健品、不滥用药物、不碰霉变食物、坚持运动、健康饮食、控制血脂和体重,爱肝护肝远离肝癌,让我们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