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膜后解剖结构及器官

腹膜后腔是指腹后壁腹膜与腹后壁的腹内筋膜之间的间隙,上达膈肌,下抵骶胛,两侧向外接连腹膜外脂肪。间隙内充以疏松结缔组织,主要结构有位于脊柱前方的腹主动脉及其分支;下腔静脉及其属支;脊柱两侧的腰交感干,以及围绕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的腹腔神经丛,还有腹主动脉神经丛、肠系膜下丛和上腹下丛等植物神经丛;再向两侧为左、右肾和肾上腺以及输尿管。胰和12指肠虽也位于此间隙内,但已述于前。此外还有位于腰大肌深面的腰丛及其分支。

一、肾脏

1. 肾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肾kidney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呈红褐色,可分为上、下两端,内、外两缘和前、后两面。前面略凸隆,后面平坦;外侧缘呈弓形,凸弯向外侧,内侧缘中部凹陷,有肾动、静脉,淋巴管和输尿管出入,叫做肾门。进出肾门的诸结构为结缔组织所包绕,叫做肾蒂。右侧肾蒂较短。肾蒂内结构排列的顺序是:从前向后依次是肾静脉、肾动脉、输尿管;从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从肾门进入为一扩大的腔隙,叫做肾窦,为肾血管的分支、肾盂和肾大盏、肾小盏所占据,中间充填以脂肪组织。

肾位于脊柱两侧,两肾上端较为靠近,而下端则相距略远,即肾的长轴由风上斜向外下。左肾上端平第11肋下缘,下端约平第二腰椎下缘。右肾上、下端均较左肾低约半个椎骨。第12肋斜越左肾后面中部、右肾后面上部。肾门约平第一腰椎高度,幽门平面通过右肾门上部和左肾门下部。

两肾上端有肾上腺复盖,左肾前面从上向下分别与胃、胰尾、空肠相邻,外侧缘上部接脾,下部邻结肠左曲。右肾前面上2/3部邻肝,下1/3部接结肠右曲,内侧缘与12指肠降部相贴。两肾后面第12肋以上部分,隔膈肌对向肋膈隐窝(窦),故肾手术经后入路时,应予注意勿损伤肋膈隐窝,以免造成气胸。第12肋以下部分,肾后面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与腰大肌、腰方肌和腹横肌相邻接。

肾脏的体表投影:通常在后正中线旁开2.5厘米和7.5厘米处各做一条垂线,再通过第11胸椎和第3腰椎棘突各做一条水平线,4条线相交所围成的矩形即为肾的体表投影位.。

2. 肾的构造

肾脏表面包被着致密的结缔组织被膜,叫肾纤维囊fibrouscapsule,内部为肾实质。肾实质又分为位于周边部的肾皮质renalcortex和中央部的肾髓质renalmedulla。在肾的冠状切面上,新鲜的肾皮质呈红褐色的颗粒状,肾髓质色泽淡,有放射状条纹,形成15-20个肾锥体renalpyramids,锥体的底朝向皮质,尖端钝圆,朝向肾窦,叫做肾乳头,肾乳头顶端有许多小孔,尿液经这些小孔流入肾小盏内。肾锥体之间有皮质成分伸入,叫做肾柱renalcolumns。

肾实质主要由众多的肾单位聚集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由动脉性毛细血管球(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构成。肾小管包括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等三部互相续接的小管。肾小球滤出的原因,经过肾小囊进入肾小管,肾小管可将原尿中的绝大部分水分和一些物质重新吸收,并分泌出一些物质,最后形成尿液。经集合管、乳头管导入肾小盏。肾皮质主要由肾小体及近曲和远曲小管组成;肾锥体则由髓袢、集合管、乳头管等直行的小管构成。

3. 肾的被囊

(一)肾纤维囊

是肾本身的被膜,由致密结缔组织和少量弹力纤维构成,薄而韧,除覆于肾的表面外,在肾门处还折入肾窦,被于肾窦内面。纤维囊与肾实质易于分离,在肾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的情况下,利用这一特点,可采取被膜下肾切除手术。

(二)肾脂肪囊

为包绕一侧肾和肾上腺的脂肪组织层,具保护肾脏的作用,又称肾床。在成人此囊厚度可达2厘米,在肾的边缘部和下极较厚,并经肾门伸入肾窦内。肾周围炎即指此层的感染,肾囊封闭即将药物注入此层内。

(三)肾筋膜

为腹膜外组织特化形成,在肾的外侧缘分为前、后两层,前层被覆于肾和肾上腺的前方,向中线越过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的前方,再覆被另一侧的肾和肾上腺。后层被覆于肾的后面,与腰方肌筋膜、腰大肌筋膜相贴,内侧附着于椎体侧缘。肾筋膜前、后层在肾上腺上方愈合,与膈下筋膜相续;在肾的外侧缘互相融合续于腹横筋膜;后层向下续于髂筋膜,而前层向下则逐渐变薄,消失于腹膜外组织中。如此,肾筋膜形成了一个包被双侧肾、肾上腺和中轴大血管下方开口的囊,这是出现游走肾的结构基础,也是肾周围脓肿时,易向下方蔓延的原因之一。

4. 肾的血管和肾段

肾动脉renalartery在第2腰椎水平起于腹主动脉侧壁,在肾门处分支入肾,它既是肾的营养血管也是肾的机能血管,因此口径较粗。肾动脉在肾内形成毛细血管网,第一次为动脉性毛细血管,构成肾小球,其主要机能是滤出原尿,第2次是动静脉间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等结构的周围,一方面起营养作用,同时保障重吸收作用的完成。肾静脉回流于下腔静脉。

肾动脉一般在肾门附近分为前、后两干由前干发出上、上前、下前和下段动脉 ,后干在肾窦延续为后段动脉。每个段动脉的分支所分布的区域叫做一个肾段。各段动脉的分支间无明显的吻合,当一个段动脉阻塞时,可致该肾段缺血坏死。临床上肾的局部病变时可进行肾段切除术。肾可分为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和后段等5段。

5.肾的淋巴管和神经

肾的淋巴管分为浅、深两组。浅组收集脂肪及囊和肾筋膜的淋巴;深组汇集肾实质的淋巴。浅、深两组淋巴管在肾蒂汇成较粗的淋巴管注入腰淋巴结或直接汇入腰干。

肾的神经来自肾丛。肾丛的纤维来自腹腔丛,还接受腹主动脉丛和腰交感干的纤维,沿肾动脉及其分支入肾。交感神经分布于肾血管的各级分支,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调节肾实质的血流量。副交感神经只达至肾盂部,功能不确。内脏感觉纤维主要伴交感神经走行,经胸10至腰3节段后要进入脊髓。

二、肾上腺

肾上腺suprarenalgland是成对的内分泌腺,位于肾上极的上内方,和肾一起被包围在脂肪囊内。左侧肾上腺呈半月形,右侧者为三角形。两侧肾上腺后方均与膈相邻,前面左、右侧肾上腺所邻接的器官不同。右侧者被肝遮盖,内侧为下腔静脉;左侧者前方有脾动、静脉和网膜囊上部,前内侧为腹主动脉。肾上腺实质可分为外周部的皮质和中央部的髓质。皮质分泌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肾素等,主要功能是调节水、盐和糖的代谢;髓质产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调节心率和血压。

肾上腺的动脉有肾上腺上、中、下动脉,肾上腺中动脉为腹主动脉的成对脏支之一;上动脉发自膈下动脉;下动脉起自肾动脉。它们分虽肾上腺的内侧缘、上缘和下缘入腺。肾上腺静脉左右侧各一条,左侧者注入肾静脉,右侧者直接回流入下腔静脉。

肾上腺的神经来自腹腔神经丛、肾丛和膈丛,在腺体内侧形成肾上腺丛。交感神经为节前纤维,分布于皮质和髓质,髓质中无副交感纤维分布。

三、输尿管

输尿管ureter是肌性的输尿管道,上起自肾盂,下开口于膀胱,全长约20-30厘米,直径0.4-0.7厘米,可分为腹、盆和壁内三段。输尿管腹段在腹膜后沿腰大肌前面下降,睾丸(卵巢)血管在腰大肌中点稍下方跨过它的前方,至骨盆上口,跨过髂总动脉(左)或髓外动脉的前方,继而沿骨盆侧壁下行,开口于膀胱。右输尿管腹段前邻12指肠降部和小肠系膜根,在右髓窝与阑属相邻;左侧者前邻12指肠空肠曲、左结肠血管,在左髂窝处有乙状结肠及其系膜根越过。

输尿管有三个生理性狭窄,一个位于上端与肾盂相续处;第二个位于小骨盆入口与髂血管交叉处;第三个位于斜穿膀胱壁的壁内段。在泌尿路结石时,易嵌顿于这些狭窄部。

输尿管腹段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动脉主要来自肾动脉、腹主动脉、睾丸(卵巢)动脉和髂总动脉的细小分支,静脉汇入述动脉的伴行静脉。上部的淋巴管汇入腰淋巴结;下部的汇入髂总淋巴结。神经来自肾丛、腹主动脉丛和肠系膜上、下丛。

四、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abdominalaorta 位于脊柱的左前方,在平第12胸椎高度由胸主动脉穿膈的主动脉裂孔移行而来,下行至第4腰椎下缘,分为左、右髂总动脉。腹主动脉前方有胰、12指肠下部的小肠系膜根横过;右侧为下腔静脉;左后方有腰交感干。

腹主动脉的分支有脏支和壁支两类,脏支又可分为成对支和不成对(奇数)支(图8-53)。

1.脏支

不成对(奇数)脏支包括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见本章第三节)。成对脏支包括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和睾丸(卵巢)动脉。

(一)肾上腺中动脉middlesuprarenal artery平第1腰椎高度发自腹主动脉侧壁,在胰后方行向外上至肾上腺。

(二)肾动脉renal artery在平第2腰椎高度发自腹主动脉,横行向外,在肾静脉后方经肾门入肾,在进入肾窦前分为前、后两干。右肾动脉从下腔静脉、胰头和12指肠降部的后方横过;左肾动脉则经胰体、脾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的后方。肾动脉在入肾前发出肾上腺下动脉。有时一侧可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肾动脉,不经肾门直接空入肾的上极或下极,叫做肾副动脉。

(三)睾丸(卵巢)动脉testicular(ovarian) artery在第二腰椎高度起自腹主动脉前壁,细而长,沿腰大肌前面行向外下,依次跨过输尿管和髂外动、静脉的前方,睾丸动脉至腹股沟管腹环处和输精管伴行入腹股沟管,参加精索的构成,并迂曲下行至睾丸后缘上端处,分支至睾丸和附睾。在精索内睾丸动脉前方有蔓状静脉丛,后方为输精管。行程中还发出细支至输尿管和提睾肌。卵巢动脉在小骨盆上缘进入卵巢悬韧带内,继续下行于子宫阔韧带内,分支至卵巢、输卵管和输尿管。

2.壁支

(一)膈下动脉inferior phrenic artery在主动脉裂孔稍下起于腹主动脉,右侧者在下腔静脉后方,左侧者位于食管末段的后方,至中心腱处分为前、后支,分布于膈。膈下动脉还发出肾上腺上动脉。

(二)腰动脉lumbar arteries


转载请注明:http://www.mfanfang.com /zflyf/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