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腺的发育和解剖
乳腺的发育
乳腺发育经历的过程:胚胎期、新生儿及幼儿期乳腺、青春期乳腺、性成熟期、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绝经期乳腺
乳腺的结构和解剖
乳腺皮肤乳腺组织皮下的纤维结缔组织脂肪血管、神经、淋巴管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间质小叶导管系统构成的实质
正面观侧面观乳腺实质
组成:导管、小叶、腺泡
乳腺组织被结缔组织分隔成15-20个乳腺叶。每个乳腺叶一般含有20-40个乳腺小叶。每个小叶具有10-个腺泡。
每个乳腺叶以乳头为中心呈轮辐样放射状排列,各有一条导管向乳头引流,称为输乳管(2-4.5mm)。
输乳管分支逐渐变细,末端与腺泡(分泌部)相通,在乳晕下则扩大形成输乳窦。
乳腺小叶是乳腺的基本单位
与乳腺相关的肌肉
胸大肌
胸小肌
背阔肌
标准的乳腺癌根治术要求切除胸大、小肌
改良根治术保留了胸大肌或者胸大、小肌
乳腺重建术或者乳腺术后胸壁修补经常利用背阔肌和腹直肌的肌皮瓣。
与乳腺相关的筋膜
乳腺位于皮肤浅筋膜浅层和深层之间,被浅筋膜所包裹。
Cooper韧带:浅筋膜向乳腺组织内伸展形成小叶间隔。一端连于皮肤,另一端连于胸肌筋膜,对乳腺组织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乳腺后方—浅筋膜深层的后方形成“乳后间隙”
胸大肌筋膜
胸小肌筋膜
腋筋膜
乳腺的血供
动脉
腋动脉
胸廓内动脉
肋间动脉
静脉
深静脉
浅静脉
乳腺的淋巴结回流
75%的乳腺淋巴引流至腋窝淋巴结,剩余的多数流入胸骨旁淋巴结,少数还可注入锁骨上淋巴结、膈下、腹腔和对侧腋窝淋巴结。
同侧腋窝淋巴结往往是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
乳腺癌的跳跃式淋巴结转移。
淋巴管与小静脉之间存在吻合,淋巴液可不经过淋巴结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故少数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也可能已经存在远处转移。
乳腺淋巴的主要引流途径
区域淋巴结
腋窝的局部解剖
二、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乳腺癌日益成为严重危害全世界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20世纪60年代乳腺癌死亡率占女性肿瘤的第四位;80年代占女性肿瘤的第一位.目前全球每年约有万妇女患乳腺癌,其中30多万人死于此病.
在欧美发达国家,乳腺癌已占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
随着生活方式的“欧美化”改变,我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已居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我国每年因乳腺癌死亡的妇女大约为1.3万人
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
发病年龄从30岁开始增加,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
女性发病率比男性发病率高倍左右
我国乳腺癌患者发病后就诊病期相对比较晚,约有35%的患者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得益于乳腺癌早期发现和综合治疗,美国和我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
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初潮年龄
乳腺良性疾病
恶性肿瘤家族史
肥胖
饮食习惯
绝经时间
三、乳腺的钼靶X线表现
1.检查设备
钼靶X线摄影
数字化乳腺钼铑双靶X线机。
常规行双侧乳腺内外斜位(MLO)和头尾位(CC)检查,必要时加摄切线位和局部放大相。
2.X线表现
BI-RADS1级BI-RADS2级BI-RADS2级(乳内小淋巴结)
BI-RADS3级(双乳脂肪瘤)
BI-RADS3级(纤维瘤)
BI-RADS3级(腺病伴导管扩张)
BI-RADS4A级(腺病伴导管内乳头状瘤)
BI-RADS4B级(增生)
BI-RADS4C级(浸润性导管癌)
BI-RADS4C级(浸润性导管癌)
BI-RADS5级
BI-RADS5级
BI-RADS5级
乳腺的BI-RADS分级
总体评价
1.评估是不完全的
0级:需要其他影像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前片比较
常在普查情况下应用,在完全的影像学检查后以及前片对比后则很少用。推荐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加压摄影、放大摄影、特殊投照体位摄影、超声,MRI等。
2.评估是完全的
1级:阴性。无异常发现。
2级:良性发现。包括钙化的纤维腺瘤、多发的分泌性钙化、含脂肪的病变(脂性囊肿、脂肪瘤、输乳管囊肿及混合密度的错构瘤)、乳腺内淋巴结、血管钙化、植入体、有手术史的结构扭曲等。总体上无恶性征象。
3级:可能是良性发现,建议短期随访。有很高的良性可能性,期望在短期(小于1年,一般为6个月)随访中稳定或缩小来证实判断。这一级的恶性率一般小于2%。无钙化边界清晰的肿块,局灶性的不对称,簇状圆形或/和点状钙化这三种征象被认为良性改变可能大。
对这一级的处理,首先X线片短期随访(6个月),再6个月、再12个月随访至2年甚至更长稳定来证实。2或3年的稳定可将原先的3级定为2级判读。
4级:可疑异常,需考虑活检。这一级包括了一大类需临床干预的病变,此类病变无特征性的乳腺癌形态学改变,但有恶性的可能。可分为4A、4B、4C。
1)4A:包括了一组需活检但恶性可能性较低的病变。如果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为良性,结果的可信性很高,可以常规随访或半年后随访。包括临床可扪及的病灶,X线表现边缘清晰而B超提示可能为纤维瘤的实质性肿块,可扪及的复杂囊肿和可扪及的脓肿均归在这一亚级。
2)4B:中度恶性可能。对边界部分清晰,部分浸润的肿块穿刺为纤维瘤或脂肪坏死者,应予以定期随访。如果穿刺结果为乳头状瘤者,则需进一步切取活检进一步明确。
3)4C:怀疑为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提高,但还未达到5级的一组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浸润的实性肿块和簇状分布的细小多形性钙化灶可归为这一亚级中。
4)对影像判读为4级,不管哪个亚级,在有良性的病理结果后均应定期随访。而对影像为4C级,病理穿刺为良性结果的,则应对病理结果作进一步的评价以明确诊断。
5级:高度怀疑恶性,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几乎肯定的恶性)。这一类病变有高度的恶性可能性。检出恶性率的可能性大于等于95%。形态不规则星芒状边缘的高密度肿块、段样和线样分布的细小线样和分支状钙化、不规则星芒状边缘肿块伴多形性钙化均应归在这一级中。
6级:已活检证实为恶性,应采取适当措施。这一分级用在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影像评价上。主要是评价先前活检后的影像改变,或监测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影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