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腺脂肪瘤的病理概述

  来源:北京胸外科年会

  胸腺脂肪瘤(thymolipoma)是一种少见的纵隔良性肿瘤。

  一、流行病学

  占胸腺肿瘤的2%~9%,以青壮年多见,无性别差异。

  二、病理表现

  瘤大体标本呈白色或黄白色分叶状,常见为二叶,有完整的包膜,质地较软。

  组织学上肿瘤由大量成熟的脂肪组织和残余的胸腺组织相混合而成。脂肪组织由成熟的缺乏异型性及核分裂的脂肪细胞构成;胸腺组织变异较大,由萎缩的条索状胸腺上皮到大量由典型混合性上皮/淋巴细胞构成的胸腺实质。

  三、影像学检查

  胸部平片表现为纵隔肿块影、心影增大;CT诊断及定位胸腺脂肪瘤较有价值,典型表现为胸腺区及胸腔内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巨大肿物影,低密度脂肪影中见条、带状、片状不规则高密度影,根据其脂肪密度有助于确诊;MR检查病灶部分可表现为高T1、高T2加权像信号强度,部分呈现为中等信号强度;超声检查表现为心旁均匀强回声(相对于肝脏)肿物,应用较少,有助于鉴别心包囊肿及心包积液。

  四、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标记可出现胸腺小体显脚蛋白灶性阳性,PCNA、L26、UCHL1阳性,提示胸腺组织及脂肪组织呈肿瘤性增生。

  五、鉴别诊断

  1、胸腺增生

  胸腺增生在CT上表现为胸腺实质弥漫性增大,密度增高,CT值与肌肉密度接近,与正常胸腺组织信号强度相似。

  2、纵隔脂肪瘤

  纵隔脂肪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与胸腺脂肪瘤相似,75%的纵隔脂肪瘤位于前纵隔,心膈角是其好发部位。

  3、纵隔或胸腺脂肪肉瘤

  纵隔脂肪肉瘤常起源于退化的胸腺组织和纵隔脂肪组织,胸腺脂肪肉瘤更为少见,纵隔或胸腺脂肪肉瘤CT上的特征性表现是含有脂肪密度影及肿瘤内部可见线状及条索状影。脂肪密度不均匀,偶可见钙化;在MRI上,纵隔脂肪肉瘤T1加权像一般为中等或高信号,T2加权像常为高信号,内部可见低信号的线状及条索状影。

  4、畸胎瘤

  一般由2~3个胚层的组织构成,常见的鳞状上皮及皮肤附件,也可见神经、胃肠及脂肪组织,但很少见胸腺组织。

  5、Morgagni疝

  Morgagni疝内容物为腹膜脂肪时,易与胸腺脂肪瘤混淆,可通过腹部CT追踪疝入的腹膜脂肪内穿过膈肌汇入腹腔的血管来鉴别。

  6、纵隔脂肪沉积症

  纵隔脂肪沉积症发生于肥胖者或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纵隔内脂肪弥散增多,无肿块形态,无包膜。

  六、治疗预后

  胸腺脂肪瘤经外科根治性切除后,预后良好。目前仅有1例报告胸腺脂肪瘤中发现胸腺瘤及未分化胸腺癌[35],提示胸腺脂肪瘤有恶变可能,目前尚无局部复发病例报告。

  参考文献:

  刘宗志,霍承瑜,巨大胸腺脂肪瘤1例并文献复习.北京胸外科年会,

  丁洪基,陈朝晖,李伯成等,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胸腺脂肪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诊断病理学学杂志,,19(5):-

为你寻找最适合的工作,私人定制,我们更专业: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如何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白癜风的危害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mfanfang.com /zflyw/2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