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检查仪器的精度提高和大众健康体检意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部结节被发现。而在众多肺结节当中,有这么一类被称为磨玻璃结节的应当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研究发现肺磨玻璃结节有70%都是恶性的,其中参杂部分实性成分的磨玻璃结节更是高达90%为恶性结节。
所以体检发现肺部结节先不要恐慌,要咨询专业医生意见,而当发现的是磨玻璃结节时请不要掉以轻心,特别是大于8毫米以上的要格外注意!
一、什么是磨玻璃结节?
肺磨玻璃影(GGO,groundglassopacity)在胸部CT表现为密度轻度增高的云雾状淡薄影/圆形结节,密度像磨砂玻璃或者云朵的一样,所以称之为磨玻璃结节(如下图红箭头所示)。
肺磨玻璃影的病理基础主要是:肺泡内的渗出、出血,炎症细胞及肺间质的增厚(水肿、纤维化、肿瘤),导致了肺泡闭塞,肺泡的含气量减少却没有完全实变,最终形成了磨玻璃样的表现。
二、逐渐被重视的磨玻璃结节
随着对肺结节认识增加,医生们不断总结经验,已经初步得出了肺结节与肺癌之间的关系,也正因为如此,这类磨玻璃结节才更加被人们重视。一开始认为磨玻璃结节是肺部炎症的一种表现,但后来发现绝大部分磨玻璃结节最后都会发展为肿瘤。
对于磨玻璃结节的处理,也曾走入了一个矫枉过正的歪路。许多外科医生开始主张一经发现磨玻璃结节就手术切除。但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磨玻璃结节并不全是肿瘤,许多人因此白白挨了一刀,损失了肺组织和肺功能。
所以国内胸外科医生不再一经发现就马上进行手术切除,而是遵循美国的Fleischner与NCCN指南,对一些纯的GGN至少要随访2-5年。
三、磨玻璃结节的随访策略
肺磨玻璃结节可以归纳为两大类:1、单纯磨玻璃结节。2、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所以随访策略也要相应的有所不同。其中需要手术的部分都是高危结节。
1.单纯磨玻璃结节:
直径≦5mm的,单发的,无需随访,每年体检即可。
直径≦5mm的,多发的,有吸烟史或其他肺癌危险因素,每12个月复查一次。
直径5mm而≦8mm的,3个月随访一次,然后每年复查即可。
直径8mm的,3个月随访一次,若病灶仍然存在,可考虑手术切除。
2.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
直径≦8mm的,单发的,3、12、24个月各随访一次,然后每年复查,持续至少3-5年。
直径8mm的,单发的,3个月随访,若病灶仍然存在,考虑手术切除。
直径15mm的,单发的,PET-CT检查或者手术切除。
多发的,3个月复查,无变化,要长期低剂量CT监测。
在随访过程中,病灶变大或变实的,常常为恶性表现,需考虑手术切除。
四、手术指征的把握
目前,对于磨玻璃结节的手术时机,各种指南和专家共识已经基本达成一致。基本依据就是上文中提到的结节直径,随访时是否有恶变倾向这些条件。
但从患者角度来说,一旦知道自己身上有这么个“定时炸弹”,即便在听了医生的专业讲解之后,心情得到了暂缓的放松,但几天之后很有可能再次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所以5年的随访时间太过漫长而沉重了。
美国近期关于肺磨玻璃结节随访的一篇文章显示,磨玻璃结节直径<6mm且稳定5年以上,依然会有恶变的可能。伴随研究更加深入,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反而提出更高要求。
对于手术指征比较明确的磨玻璃结节,最好听从专业医生的意见,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对于手术指征尚有争议,尤其是那些非常惰性的结节,国内外提倡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决策的制定。患者本人参与的前提条件是:要相对客观和理性地了解GGO的生物学特性,尤其是自身结节当前的特征、随诊可能出现的变化、手术后可能发生的不适等。
总之,发现肺结节并不可怕,但要警惕其中的磨玻璃结节,切忌过分焦虑,需与医生相互配合,以获得最佳治疗。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好友在看:
肺部出现“结节”,若没这3个“表现”,可能“肺癌”离你还挺远!身上长结节别怕,老中医教你软坚散结、调节痰气血,专治各类结节10结节必有1癌?专家说肺结节一定要立即消除、只需一方,快速消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