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录片导演维纳·赫佐格在南极的罗德斯角拍到了一只企鹅。
雪地中,它独自行走。图片:WernerHerzog/Encountersattheendoftheworld(在世界尽头相遇)
这是一只阿德利企鹅(Pygoscelisadeliae)。画面中的它站在白茫茫的雪原里,身边几只同伴正摇摇晃晃地前往大海。但是它既没有追随同伴的脚步,也没有回到繁殖地。它转过身,蹒跚走向七十公里之外的群山;在那背后,是五千公里的广阔荒原。
纪录片中留下了它孤独的身影。
没人知道这是为什么。
人类的规矩是不能干涉和阻止企鹅的行为,只能站在一旁目送它远去。但是罗德斯角的常驻动物学家大卫·艾因雷曾经试着把一只迷路的企鹅抓回繁殖地。没有用。它会立刻回头向着山的方向前进,迎接毫无疑问的死亡。
阿德利企鹅站在雪原的海岸边上。图片:MaryBomford/flickr
有一些不很浪漫的猜想试图解释这样的行为。也许它们只是迷路了,导航系统出了问题,错判了大海的方位。然而总会有人忍不住去想,或许它们是企鹅中的疯子和冒险家,无法再忍受繁殖地日复一日的喧闹,决定抛下一切,前往企鹅不该去的地方,从未有企鹅抵达过的地方。
跋涉一路,这是要去哪里?图片:Mark/flickr
学术上讲,不应该用人类的眼光代入动物。但这是企鹅:我们的文化早已将它接纳为人类社会的影子了。
在最南端的岸边眺望大海
和很多人的印象不同,多数企鹅并不真的分布在南极,而是在南半球的广大海域(事实上,还有一种企鹅——加岛环企鹅的分布跨越了赤道,成为唯一天然在北半球有分布的企鹅)。在17个企鹅物种里,真的能算在南极的只有5种;而阿德利企鹅和帝企鹅以南纬77度的分布,成为全世界繁殖点最靠南的动物。
事实上,阿德利企鹅的最南端繁殖地,比帝企鹅还要靠南一点点。不过这么比较不太公平:它们去的季节不一样。
在雪地上的帝企鹅和幼崽们。图片:YuriMizin/zin.ru
因为电影《帝企鹅日记》,风雪中的漫长跋涉、在海冰上孵蛋、雌雄双方小心翼翼交接蛋这些场景,似乎成了企鹅的标配。但帝企鹅在这里是绝对的例外:全世界除了它再没人会在南极的隆冬育雏。
相反,阿德利企鹅(和其他在南极的企鹅)是在每年十月到十一月的冬末春初才从大海中返回陆上繁殖地,开始用石头筑巢;石头本身当然不保暖,但是可以预防巢和蛋被融化的冰雪打湿。到了十二月南极最暖的时候,岸边温度可以高达零下2度,这时才是阿德利企鹅孵蛋的主要时间。
又到了该孵蛋的时候。图片:RémiBigonneau/flickr
它每巢产2个蛋,夫妻以12天为一班交替孵蛋,孵化全程一般需要32~34天;小企鹅经历一个多月的孵化之后出壳,接受双亲的反刍投喂。虽然半消化的磷虾看起来很恶心,但是在胃里经过了离子交换,这样能降低其含盐量,尽量减少初生小企鹅的代谢负担。
小企鹅进食的场景;未换完皮毛且伸着头去吃的这枚才是幼崽。图片:FredericoCremaLeis/flickr
这种好日子没多久。阿德利企鹅毕竟是最靠南的企鹅,所以它在繁殖地停留的时间也最短。阿德利企鹅的幼崽出生不到两个月就必须和父母一起下海离开,相比之下巴布亚企鹅(Pygoscelispapua)的幼崽可以在陆地上窝三个半月,悠闲多了。综合起来,一只阿德利企鹅每年只在繁殖地度过四到五个月时间,而有的金图企鹅全年都赖在繁殖地附近不走。
崽子们,过段时间你们就要跟爸比妈咪出海去哦。图片:geekygirlengin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