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路并发症
预防和处理
穿刺点渗液
1、背景:定义及发生率;类型与原因
2、相关因素:纤维蛋白鞘形成;疾病因素;穿刺操作因素;导管破裂;组织或淋巴管受损
3、专家共识
4、案例分析
◆◆◆◆◆
34导管阻塞——专家共识
(一)置管前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自身疾病及营养状态等。
(二)穿刺前仔细检查导管及瓣膜功能是否正常,有无漏液;避免锐器损坏导管。
(三)输液前、后及两种药物之间及时规范化冲封管。
(四)操作者要熟练掌握PICC穿刺技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1.使用塞丁格技术穿刺过程中如发现进针位置与血管有偏差,必须将针退至皮下,重新调整方向后再穿刺,不可在穿刺过程中扭动穿刺针,使其走“s”形路线。
2.超声引导时选择规格合适的导针器,如超声显示屏上血管位置在皮下1cm深度,宜选择1.5cm规格的导针器,这比0.5cm规格的导针器进针角度更合适。
3.置入穿刺鞘前用手术刀沿着导丝方向平行扩皮,注意用力适度,使穿刺鞘能顺利进入皮肤即可,不可过大过深。
4.送穿刺鞘的正确手法:用大拇指、食指、中指将穿刺鞘稳妥固定在手中,沿着导丝方向平行送入,边旋转边用力向前推进,使其完全进入血管,不可使用暴力,以免穿刺鞘弯曲受折或变粗糙而损伤组织和血管。
(五)分析穿刺点渗液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1.纤维蛋白鞘形成者:遵医嘱使用尿激酶溶解纤维蛋白。
2.低蛋白血症者:根据患者检验结果,遵医嘱适量补充人血清蛋白。
3.肿瘤、老年患者全身情况差者,遵医嘱改善患者全身情况。
4.淋巴管受损者:加压包扎、加强换药,预防感染,严重者拔管。
5.导管破裂者:外留导管破裂者,剪除破裂部分。体内导管破裂者拔管。
6.穿刺点渗液时,及时更换穿刺点敷料并加压包扎,保持穿刺点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文章摘自:《肿瘤治疗血管通道安全指南》
以上信息仅供专业人士阅读和运用
中护在线《肿瘤治疗血管通道安全指南》
本平台精心编辑制作,欢迎在线购买,谢谢大家支持~
全书共分五个章节,从肿瘤治疗现状概述、静脉血管通路装置概述、血管通路的建立技术与维护、血管通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化疗治疗的职业防护进行阐述。特别介绍了血管通路建立技术,包括外周静脉血管通路(PVC)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中心静脉导管(CVC)技术、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技术。血管并发症包括皮肤反应、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异位、导管阻塞、穿刺点渗液、导管夹闭综合征、药物渗漏。加入“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讨论群”,与全国肿瘤护理同行交流知识,同时每天中午十一点半,下午五点半,晚上八点准时分享干货!加群助小丽丽2.0版西安治疗白癜风医院上海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