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
体湿的表现寒、热都好办,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有风咱就驱风,有燥咱就润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所以中医里除了燥湿,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湿是最容易渗透的。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如果你实在不愿意观察大便,吐出舌头观察一下黄中带腻,那是体内有湿的表现。或者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厉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
01
一级寒湿:在表皮
症状:皮肤骚痒,长湿疹→(灸7次以上效果明显)
艾灸取穴:风池、足三里、血海、曲池、肺俞。
02
二级寒湿:在肌肉
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关节酸困→(艾灸30次以上效果明显)
艾灸取穴:脾俞、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
03
三级寒湿:在骨骼,即是骨寒湿
症状:肩周炎,颈椎病,肩痛.硬,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艾灸40次以上效果明显)
艾灸取穴:肩周炎:肩髃穴、肩髎穴、肩井穴、压痛点、天宗穴;颈椎病:颈四椎旁、大椎、肩中俞、中渚;老寒腿:血海、阳陵泉、悬钟、压痛点。
04
四级寒湿:在脏腑(子宫、卵巢、睥胃、肺)
冬病夏治,养生最佳的季节是夏季,错过一夏,再等一年→(艾灸60天以上有改善)
艾灸取穴: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气海等。
05
五级寒湿:在身上(肿瘤)
切了又长,长了又切的→(长期艾灸)
寒湿从哪里进入人体01
颈肩部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等症状”。
02
腹部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03
腰部
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04
脚部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综上湿邪侵入机体会严重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所以祛除湿邪刻不容缓。艾灸祛湿方法即简单又方便。唐代药王孙思邈提出:“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明代李时珍说:“日记灸一灸,能活九十九。
1.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以滋阴又可以壮阳。
2.调和气血。气是人的生命动力,血为人的基本营养物质,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又可以疏理气机,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3.温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才能气血正常运行,营养物质正常输送。寒湿等病邪闭阻经络,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艾灸散寒除湿的功效非常显著。
可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老化细胞代谢,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白嫩,延缓衰老。眼部方面:
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使眼部恢复光彩。
通过艾灸可以避免人体受到寒湿侵袭,并让寒邪不在体内滞留,无论寒邪在“表皮”还是在“身上”,一段时间艾灸后症状都可改善,还您健康体魄。
点击以下链接,白癜风怎么回事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