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腮腺脂肪瘤1例报告

作者:朱秀华,锦州医科大学;朱辞名,张力,鲍海宏,华泽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5岁,10d前无意间发现右耳前肿物,无痛,进食时无明显肿胀感,曾口服抗病毒药物(具体药名及剂量不祥),未见明显疗效,入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手术史、外伤史、饮酒史、吸烟史。

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右侧耳屏前腮腺区可触及肿物,大小约2.0cm×2.0cm,质中,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黏连,无牙痛,颞下颌关节活动正常,开口型、开口度正常。右腮腺导管口无红肿,挤压右腮腺区,导管无溢脓。心、肺未见明显异常。CT影像表现:右侧腮腺区可见类椭圆形低密度,边界清晰,大小约2.9cm×1.5cm,CT值约为-Hu,余未见明显异常(图1、2)。

图1术前CT横断面影像;图2术前CT矢状面影像

CT影像诊断:右侧腮腺病变,考虑腮腺脂肪瘤。术前诊断:右腮腺脂肪瘤。治疗方法: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耳屏前竖形切口,长约3cm,行右腮腺脂肪瘤切除术。手术设计图见图3。病理诊断为腮腺脂肪瘤。术后未发生耳颞综合征、面瘫、涎瘘等并发症。

图3手术设计(耳屏前竖形切口,长约3cm)

2.讨论

腮腺区的肿瘤以良性肿瘤多见。良性肿物中又以腮腺混合瘤最为常见,其次为腺淋巴瘤;脂肪瘤较少见,其发病率约为1%。有文献报道,腮腺区脂肪瘤的高发年龄是50~70岁,其中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约3∶1;左侧多于右侧,大约比例为5∶1。脂肪组织质地较软,而腮腺表面存在腮腺咬肌筋膜,因此触诊时,腮腺区脂肪瘤的质地中等,不如颈部及其他表浅部位脂肪瘤的触诊明确,容易误诊。

目前主要的辅助检查包括彩色超声、CT影像、MRI影像等。在彩色超声中,脂肪组织多表现为腮腺组织内均质混合性回声,圆形或椭圆形,轮廓清楚,包膜多较完整;CT影像检查可见脂肪瘤多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均匀低密度灶,边界较清,其CT值一般为低于水的负值,约-Hu,在增强CT扫描中无强化改变;MRI影像检查通过比较T1与T2加权上的信号强度从而在术前准确的诊断处脂肪瘤,脂肪瘤的边缘在MRI图像上呈“暗边”,将其与周围的脂肪组织区分开来,而这种区别在CT影像中是没有的。

彩色超声缺少对脂肪瘤的具体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的描述,无法为临床医生的手术提供更多的指导信息;CT影像检查的分辨率较高,对不同密度的组织区别较为敏感,脂肪组织在CT影像中有着独特的表现及CT值;MRI对软组织的显影更加先进,但其费用较高。综合比较3种辅助检查的优缺点,CT影像检查是最佳的检查方法。

腮腺与面神经关系密切,腮腺区常见的肿瘤多是容易复发的临界瘤,在摘除肿物时,为了保护面神经以及预防肿物复发,常规采用解剖面神经、摘除腮腺浅叶及肿物的手术方法,切口虽隐蔽,但手术切口较长,创伤较大,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增加,目前未发现脂肪瘤具有侵袭性,仍以摘除肿物为主要目的,建议在不损伤面神经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小的手术切口,完整的摘除肿物,慎重的摘除腮腺浅叶,既能有效地保留腮腺的功能,又能兼顾患者的美观,还可以减少涎瘘、面瘫等并发症的发生。

该病的确诊仍依赖于病理诊断。术后随访0.5~5.0年,未发现复发。曾有文献报道,认为年龄<18岁的该病患者术后较易复发,且多次复发后可发生恶变,因此对于年龄较小、肿物生长较快的患者,将其作为具有临界性的肿瘤处理,肿物外缘2cm扩大切除肿物,延长患者术后的随访时间,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

来源:朱秀华,朱辞名,张力,等.腮腺脂肪瘤1例报告[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5(1):62-63.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本平台会及时做出处理。

推荐阅读

口腔医学网

卫生部制作儿童窝沟封闭宣传片

最有效的刷牙方法,精美动画教程!

全国第一套牙保健操视频首发每天坚持十分钟,健康牙齿伴一生

牙周炎会偷偷吃掉你的骨头

宝宝换牙顺序图

口腔麻醉美图

一个小黑点的可怕力量

牙医必学:VITA3DMaster比色教程

香港卫生署推荐视频:牙线的正确使用方法

比吃糖还伤牙的7大坏习惯,妈妈们注意了!

牙齿使用说明书,太赞了









































白癜风的医疗医院
白癜风治疗世家传承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mfanfang.com /zflzl/6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