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34岁的男人决定去跳海

今天想给你讲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一个34岁的男人决定去跳海。

我们花了3个月,用视频记录了这个过程,推出新世相第一支探险故事短片:

《追鲸鱼的人》

开始观看这部短片之前,我想问一个问题:

你心里有没有一件特别特别想去做的事?

放不下、忘不了,一定想要去完成的那种。

一个读者曾说,除了爱情观,大概就是这个问题能让你快速接近一个人的内心了。

——是那些想做而还没有做过的事情定义了我们。

我们会为做到那件事准备自己,为它可能被实现的前景而激动。

当你实现它时,也是你真正了解自己的时候。

短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张也的男人,他决定跳进海里,去看虎鲸,跟它们一起在海里游一小会儿。

这是一个他从小就有的愿望,长大后渐渐淡忘,却在因为一头虎鲸之死,被再次点燃。

“它死的时候36岁,跟我现在差不多。这是生命里最美好的阶段。

但是它没有机会去体验了。”

我想用这个故事推你一把:

去做那件你向往着的事,去成为那个你想成为的人。

哪怕只有短暂的10分钟。

然后,我想跟你讲讲这部纪录短片背后更多的细节,和另外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短片的拍摄地,在挪威北部一个叫“特罗姆索(Troms?)”的小岛。

它位于北极圈内,比冰岛还靠北。面积只比香港大一点点。

北纬69°39’东经18°57’

这里是野生虎鲸出现几率最高的一个地方,但时间只集中在冬季的2个多月。

冬天的挪威北部是什么样的呢?

特别美。

特别冷。

特别魔幻。

每年冬天,虎鲸会跟着到挪威北部峡湾产卵的鲱鱼来这里。

虎鲸是种什么样的动物?

看上去很可爱,被称为“海洋里的大熊猫”:

实际上,虎鲸可能是海洋里最像人类的动物。

它们是高度社会化的海洋物种,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和语言系统。

很重感情,而且智商极高。

去年有个新闻,加拿大有一个虎鲸妈妈,驮着自己夭折的孩子的尸体游了17天。

靠着机智的群体捕食策略,虎鲸能捕食鲨鱼、甚至蓝鲸。是当之无愧的海中霸王。

就是这样一种神秘的海洋动物,吸引了张也十几年。

一个人童年的梦想是否可以救赎他眼前的生活?

34岁,陷入事业瓶颈期的张也,决定去追虎鲸,找到了属于他的答案。

他最早知道虎鲸,是小学在《哈尔罗杰历险记》里读到的,主人公两兄弟下潜到多米的深海,看到了巨大的鲸鱼。

“那时候觉得,他们做的事是我梦想里,觉得这一辈子最想干的事,但又是我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去做的。”

任何伟大、惊奇的梦想,往往都离日常生活比较远。

我们很容易就半真半假地将它忘记了。

小时候,他只能在浴缸里玩妈妈给他买的海洋动物玩具,想象自己和它们一起“游泳”,洗澡都能洗上一个小时。

或者就是去海洋馆,但那时海洋馆里没有鲸鱼,只有海豚。

后来连他最喜欢的那只海豚,也不幸消失了。

长大后他渐渐忘掉了鲸鱼。过着每个普通人一样的人生,毕业、工作、跳槽、迷茫……

直到几年前,正处在工作瓶颈期的张也,看到一头叫Tilikum的年轻虎鲸在海洋馆去世的新闻。

突然想去实现这件想了很久,也被忘了很久的事:

去大海里看虎鲸。

他花了3年时间准备:

辞职。

学自由潜。

每周都去游泳馆练闭气、踢蹼。

搜集所有能搜到的资料,

了解它们的种类、习性、偏好。

研究其他与虎鲸共潜过的人的经历。

向十几位虎鲸研究者讨教。

……

一个人一旦下定决心做一件事,就会发现,好像自己总是运气不好。

好像全世界都在阻拦你。

——学了几年潜水的张也,到了挪威,连穿潜水衣都困难。

在北极寒冷的海里潜水,需要穿10毫米的潜水衣、袜子和手套。比平时厚几倍。

要往里倒沐浴露才拉得动。

自由潜最重要的是人要放松,但衣服厚浮力大,张也不得不在腰上绑9公斤的配重才能沉下去。

但又总是飘上来。

有一个同行的队友因为体重太轻,根本没法游。最终被教练淘汰了。

北极圈的冬天,天亮的时间只有3小时。他们必须开着船到处找虎鲸。

可过了两小时,天快黑了,还是什么都没有。

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一开始,只有一点背鳍。

最后,来了一大群。

张也激动地跑回船舱穿好潜水服,可刚回到甲板,教练跟他说:不能下潜。

因为前面有其他观鲸的船抢先到了,为了保证虎鲸和人的安全,只能等下一波。

他只能看着前面船上的人下水,直到那群虎鲸游走。

开着小船又找了半个小时,终于在天黑前找到了。

看到巨大的背鳍哪一刻,惊呆了。

“当你看到它们的时候,你完全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心律降下来。

所以你的心里一直‘突突突’,心律很快。”

匆匆地吸一口气扎下去,然后就被眼前的一幕震住了。

“那一刻,你真的感觉你在水下,眼睛是湿润的。”

“脑子里在不断去确认这件事,你真的跟它们在一起潜水了,这些虎鲸就在你身边。”

我问张也,从看到虎鲸到跟它们一起潜水,前后一共多长时间?

他说,在海里泡了一个小时,真正下潜看到它们,也就两三分钟。

为了这两三分钟准备了两三年,值得吗?他说: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应该去寻找和坚持自己想要的生活。

哪怕只有短暂的一刻,一瞬间。

“我觉得我做了这件事,我是安心的,我没有白活。”

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件或几件放不下、忘不了,一定一定想要去完成的事。

大到去一个遥远的地方,爱一个人,小到去某个地方吃一顿想了很久的饭。

或许你会说,追虎鲸,真的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太遥远了。

我还想给你讲另外几个看上去比追虎鲸更普通的故事。

日本NHK电视台的纪录片《72小时纪实》有一集,拍的是日本最北端的海边,一个叫宗谷岬的公交车站。

在冬天,这个地方基本没有人烟。

摄制组等了很久,遇到了一个高三刚毕业的学生。

他是从遥远的广岛坐飞机,然后换乘公交车来的。

摄制组问他为什么来这里,他说:

“很早就在教科书里知道了这个地方,当时就觉得很厉害。

初三时第一次有了这样的念头,一直在计划中。”

?

今年春天,他就要开始在老家的工业公司上班了。

人生的最后一个长假,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来这里。不然以后可能就没那么多自由的时间了。

他站在海边除了拍照片就是沉默地看着大海,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离开前,在车站的留言簿上写了一句话,没什么长篇大论的感慨,只是说:

“我从广岛来了!风好大,冷得发抖啊,但是,能来这里真好。”

还有一个26岁的公务员。

大学毕业后就在市政府工作,四年了。

最近他被调到了需要与客户面对面的窗口,不太擅长跟人打交道的他陷入了焦虑。

“每天的工作中,都不断意识到自己有多么不成熟。

这一年经历了很多事情。觉得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还是应付不来呢。”

很早就听说了这个地方,很想来,但一直没来过。

工作上的变动是一个契机,心里堵得慌,突然很想来这里。

心里好像被某种力量驱使着一样。衣服没换、手套没带,就坐车来了。

“怎么说呢,感觉大自然真的很伟大啊。

真的很壮观。有点感动。

感觉像是在对我说:不要认输啊!”

“为了不向自然认输,我也会继续努力下去的。”

还在另一个叫《月曜夜未央》的节目里看到一个故事。

一个大舌头的女孩,小时候的终极梦想,是当一名声优。

她从没对任何人提起过,因为说出来会被人嘲笑“傻子”。

所以后来她选择了学画画,当了一名服装设计师。

直到高中没毕业的闺蜜如愿考上了宠物美容师,她才想起了自己的梦想。

在朋友的庆功宴上,她第一次用开玩笑的语气说起这件事,也还是忍不住掉了眼泪。

她决定去一个动画学院,尝试一次配音。

老师告诉她,虽然是大舌头,但配音除了靠舌头,最重要的是靠心,要表现人物的心。

费力练习了半天,得到老师的表扬——

虽然还不能演人类,但是已经可以演有个性的宠物小精灵了。

结束之后她很开心地说:

“自认为做不成的事做成了的话,会变得很自信。

自认为登不上去的山,登上去的话会很开心。”

能看到自己曾经向往,但未经尝试就放弃了的世界,

哪怕不够理想、完美,也是很让人满足的事。

“一直想去做的事”对人们到底有多重要?

实现它的念头在心里被琢磨了几百次之后,就变成了一种热望,一种不甘心,一种很难死掉的动机。

它让你觉得,平凡的生活还有可能发生点什么了不起的事。

并不是说要去做那种传统意义上特别伟大、壮阔的事。

而是去做那种你心里渴望着的,光是想到它,就感到激动、振奋的事情。

已经做过的事情决定了我们是谁,而想要去做的事情决定了我们会成为谁。

人生就在这样的实现和追求中,翻滚着向前。

《追鲸鱼的人》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加长版。它讲述了第一次遇见虎鲸后的几天,张也在海上遇到的现实——

当你实现了那件一直想做的事,接下来的路可能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向:

回到原来的生活里,或者彻底开始另一种生活。

但不论是哪一种,你都已经是一个新的你了。

点击阅读原文,你可以在腾讯视频里看到这段完整的经历。

晚祷时刻:

-过着普通的生活,也能有伟大的体验吗?

-当然。

“那将是你日常生活里的

英雄时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fanfang.com /zflby/120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