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免疫组化之家诺德生物
同一病理组织由于切片制作的优劣不同,镜下形态可以是千差万别,甚至会出现相对立的图像。现就从事基层病理工作中有关切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1、切片弥散现象
由于内窥镜组织、膀胱移行细胞癌、脂肪瘤等组织镜下组织松散,互不相连,制片时应调整裱皮温度,温度不可太高;粘片时可在载玻片上涂少许蛋白甘油;烤片前尽量甩去组织切片上的水再行烤片,可以预防和弥补弥散现象。
2、掉片现象
对含血丰富的宫刮组织、异位妊娠破裂组织,含胶原丰富的甲状腺组织、肾上腺组织、脑组织,脱钙后的骨组织均易掉片而不能诊断。为防止掉片,可先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少许蛋白甘油再行粘片,效果很好。病理技术切片的技术员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每进行一批切片前要对这批组织的性质有预先的估计,对易出现掉片的组织,第1次切片时即在载玻片上涂少许蛋白甘油,以免不能诊断而再次制片。
3、组织破碎现象
对于含胶原丰富的乳腺纤维瘤、瘢痕组织、前列腺增生组织、皮肤组织等,常会出现切片不完整、破碎而影响诊断,如用硬脂酸石蜡混合液替代二甲苯透明、浸蜡(1~2h,65℃),由于石蜡极易渗透到组织中去,经处理后的组织软硬度适中,易切出完整的切片。在取材发现含有线头等异物时应去除,以免切片时支离破碎而需重切。
4、切片起皱现象
引起切片起皱的原因有:切片刀不够锋利、切片时角度太大、细切时速度过快、裱片温度过高而展片动作太慢等,针对原因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即可避免。由于组织本身层次较多,各层致密度不同,如皮肤组织(3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食管、胃肠、胆囊、阑尾(4层: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层),经脱水后各层收缩不一致,尤其是横断取材(如阑尾)切片时会出现皱褶,因此在切片时用力要多加技巧,尽可能减少皱褶程度。
5、送检组织太小时容易出现的情况
在包埋时往往会使几个组织不在一个平面,易造成漏切或切不全现象。因此切片时一方面应参照取材记录,另一方面需转动蜡块的角度,尽可能选择每块组织的最大切面进行制片。如果其中组织在调整蜡块和转动蜡块的角度后仍然不能进行理想切片时应重新熔蜡、包埋再制片。如果送检组织只有1块或几小块时,粗切时极易被切掉而无法弥补。因此在包埋时应作特殊标记,粗切时倍加小心。
6、下列几种情况时应重新切片
6.1需再次深切制片:内窥镜、纤维支气管镜、肝穿刺、肾穿刺等组织均较小,若镜下异常细胞数量少而临床上又高度怀疑恶性肿瘤时;胆囊比较小的胆固醇息肉,肉眼取材时可见,而镜下未见到泡沫样细胞时;为了鉴别胃肠道原位癌与早期癌,也常需再次深切制片来观察癌组织是否侵犯到黏膜组织。
6.2更换包埋面重切:病变较微小,如子宫肌瘤伴腺肌症患者,取材时在肌层内似有出血点,镜下肌层内未见到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疑天疱疮的皮肤组织镜下未看见特征性的疱形态而难以诊断,此时很可能是包埋面不对,在另一侧,此时需熔蜡后将另一面作为包埋面重新制片。乳头状瘤组织、皮肤组织镜下只能看到横断面,未看到全层结构(病理上俗称“平递头”)而难以诊断时,应重新熔蜡找准相应的面重新包埋制片,这样才能显出乳头状瘤的乳头、纤维管束、基底层以及皮肤的三层结构。
6.3重新调整切片厚度:淋巴反应性的增生,淋巴结转移癌的组织切片厚3~4μm时,镜下足以能做出诊断。但是对疑黏膜相关淋巴瘤和淋巴瘤的标本切片厚3~4μm时,细胞互相重叠,核深染而难以看清淋巴细胞影响诊断,这时要调整切片厚度,薄切蜡块2~3μm并且淡染即可。
6.4疑污染时应重新制片或重新取材:
染液污染:Harris:苏木素常在液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而污染切片,镜下可见一处或多处棕褐色或污蓝色不规则的污斑,如果污斑恰在切片的重要部位,会妨碍诊断。这时要过滤染液或析出氧化膜,重新制片染色。
组织污染:镜下见某些组织或细胞不在原位上,如肠壁周围有乳腺癌组织,肺泡内有子宫内膜腺体等,重新制片仍有此现象,证明取材的刀具不够锋利,用强力压切组织或由于切板不够洁净所致,此种情况应重新取材。
6.5建议临床医师重新取材:各种穿刺组织、活检组织镜下细胞如果成狭长而深染的丝状时,往往是由于临床医师取材不当,摘除组织时受机械性镊子、钳挤压组织造成。或者是由于盛装组织的容器的瓶子过细、过窄,使组织扭曲一团,造成人为变形等情况。
以上出现问题经过重新制片、取材后,大多数诊断可得以纠正避免,但有些却无法弥补。因此培养每位技术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和慎独精神非常重要,使其密切配合诊断医师,注意操作中的每一细节,制出高质量的病理切片,最大限度地确保病理诊断的正确率。
病理人才汇,为您寻找最适合的工作!
找工作,我们更专业!私人定制,你值得拥有
病理会议,一键民间偏方治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