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元庄概述

五元庄概述

——全国县以上智能功组织代表集训会上的讲课庞明(年1月)

五元庄是智能动功的第三步功,全称叫“五气混元庄”或“五气归元庄”。五气指五脏(心、肝、脾、肺、肾)的脏真之气;混元(归元)就是把五脏的脏真之气归到混元窍(归元)。到这儿来融合、开合、混化,使五脏的脏真之气混化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五元庄这套功包括了过去的开关、点窍、开窍以及音符密部的内容。练功夫都要把身体的关窍打开,但以前讲“宁教一套,不教一着;宁教一着,不教一窍”,到了关键的地方都不讲。而五元庄里把关、窍的位置,怎么开关,怎么开窍都讲了。开关、开窍有的是通过形体动作来开,有的是通过发音(过去叫音符密部。音符密部是练功的一种方法,指音符这一部分是秘传的宝贵的东西。音符也称念咒、真言)来开。比如,咱们发“līng-líng”这个音就是开混元窍的。什么叫混元窍?在哪?怎么开?怎么练?过去都不讲,老师不讲你练一辈子也不一定开得了。现在我们把位置、方法都讲了,一想、一练,这个窍就可以有感觉了,也就好开了。

在智能气功特点中讲到,智能气功有三种引气方法,即以意引气、以形引气、音声引气。五元庄把这三种引气方法都用上了,可以说,五元庄把智能动功的所有特征都集合起来了,因此,练五元庄比练形神庄、捧气贯顶法气感还强。有的人练了两三年功了,总觉没有气,一练五元庄气感却非常明显。练五元庄也会有练功反应,可以发高烧、也可能内脏有反应。这是五元庄总的情况。下面分几个方面来作介绍。

Ⅰ、五元庄简介

一、五元庄功法简介

五元庄共13式,根据练功内容不同分三大段。

第一段(1-4式):是开关聚气,把人体和大自然相关的各个关窍打开(主要指天地人三关和大的窍穴),使人和大自然混元气更好地连通、混融,把天地之气在身体中融成一体,把人和大自然界融成一体,形成“人在气中,气在人中”的景象。这一段主要是练外混元与形神混元,是第二段的准备阶段。

第二段(5-9式):练脏真混元气。是五元庄的正功,即练五脏的脏真之气。每一脏一节功,但它不是单独练五脏的局部,而是通过动作、意念与发音,练五脏气机的开合聚散,强化五脏的形、气、神的总体功能,强化五脏与混元气的整体联系。也就是说,五元庄是练与五脏相关的气和到混元相交合的开与合,使五脏脏真之气都到混元窍来集合,都加强与这里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使人的身心素质发生质变。

第三段(10-13式):练形神混元。在前面练功的基础上,人和大自然混元气紧密结合,混元气进入人体内和五脏相连通,人和大自然进一步连成一体,运用精神驾驭形体,使气在周身更好的通畅,促进躯体混元气与脏真混元气的联系与转化,使混元气内归于中,颐养形神。

有人说:五元庄的功法安排与练法,很象阴阳(开合)、五行(五脏)、八卦(前四式后四式)的综合。五元庄功法安排,可以理解为有上述内容,但关键在于从何处立论。五元庄不是从阴阳、五行立论,而是处处都以混元气立论。混元气是“阴阳未判,一气混元”“五行合而为一气,化则为五行”,所以它里面本来就包容着阴阳、五行,但是它不讲阴阳、五行,只讲混元气。立论不同,有什么差别呢?从阴阳立论的,多着眼于单个的阴和阳,讲阴阳对立、阴阳转化比较多;从混元气立论,则着眼于阴阳的统一,讲阴阳相合的多。从五行立论的,着眼于每一行单独的孤立的特征,强调局部;从混元气立论则着眼于整体,着重讲五行理论的同一性,强调五行都是由一气演化而来,五者又合为一气,不对每一行单独立论。五元庄功法虽然讲了五脏(心、肝、脾、肺、肾),但并不对每个脏单独立论,而是把五脏的脏真之气和总的混元相联系来增强五脏和整个混元气的同一性。这和形神庄讲经络,但不练经络意义是一样的。形神庄有的姿势和动作可以牵动体内不同的经脉、不同的穴道,甚至有人练形神庄也可以通周天,但是我们练形神庄的注意力或都说意念集中的部位不在经络、周天,而是要加强体内的混元气和经脉的横通,皮肉筋脉骨几个层次的横通,从而加强和外界混元气的交通。形神庄本身是以形引气,可以加强经络功能,但本身的横通作用较小,再很好地练“循经导经法”才能把横通作用强化。所以形神庄理论中有经络内容,但不着眼于经络。五元庄讲五脏也是要通过心、肝、脾、肺、肾的自然功能而增强整个人体的混元作用,而不着眼于五脏。过去中国古典功法中有一种小练形功法是专门练五脏的,有动作,有发音,但动作和发音主要着眼于内脏的形和气,主要是练形附带练气,而五元庄着重练五脏的气和五脏的神,五脏的形是次要的,而且不专门练五脏的气,而是练五脏的气和混元气的联合,练五脏气的开合聚散,和过去小练形根本不同,指导思想不同,练功方法也不同。立论不同,带来了各种功法的不同特色。从局部立论的功法,好在具体;智能气功以混元整体理论作指导,好在抓住了整体,各有千秋,都是对的。

二、五元庄编创简介

五元庄是笔者在年到年编创的智能动功前三步功的一种。开始编创的五元庄共十五式,曾在《气功要旨》一书中披露。

年曾对几个同志讲过这套功的大部分内容,但那几个同志没有认真练。到了年,形神庄开始正式推广了。当时北京气功研究会的名誉理事长刘建华同志从年开始,就一直练形神庄,每天练三四个钟头,练了几年形神庄,把手上的老年斑都练没了,60多岁的人了,精神特别好,一天睡觉不过五六个钟头。年春天他问我能不能练五元庄,当时教了他15式的五元庄,练了不到3个月,反应就很大,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腿疼得一个月走不了路。象他练形神庄练了这么多年,基础这么好,还有这么大的反应,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五元庄的气场还没建立起来,就他一个人练;二是原来那套15式的五元庄武术的内容比较多,而且是按照武术的发音法来练,所以如果内脏和筋骨的基础打得不好,一练就冲得受不了。后来又有几个人习练,反应也较大。刘建华同志练后把情况跟我一说,我觉得练15式的五元庄一般人没有很好的武功基础还是不行,所以就决定对原来的五元庄进行修改,使它更加柔和,里面的质密度更大,气更加精细,冲到的范围更广、层次更深,但作用要更加柔和细致。后来经过一年的研究修改,才编创出现在的13式的五元庄,而且把过去的发音法向前发展了一步。以前按武术的发音法一脏只用两个音,而且还有刚躁之气,现在改为一脏三个音,和过去所有的音符密部发音法都不一样。我们的五元庄发音法成为新的内容了,而且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了。这套五元庄经过反复推敲,习练后反映比较好。前面已经办了两期五元庄师资培训班了,大家练后反映都比较好。这就是五元庄的编创经过。

Ⅱ、五元庄基础知识简介

智能气功的基础理论是整体观和混元气理论。因为人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有机体,因此按照人体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编排的智能气功的每一步功法又都有和它相关的理论。现将与五元庄功法相关的理论简介如下:

一、关于五元庄中的五脏及与之有关的内容

五元庄中的五脏(心、肝、脾、肺、肾),与古典气功理论、中医学、现代医学的五脏位置不完全等同。(如图)智能气功认为五脏是一个混元体,隔膜上面是胸腔,里面两边是肺,当中是心,和古典的中医气功知识一样。肝在两边,这和现代医学不一样了。中医学认为左为肝,右为脾,有的也说左肝右肺,还有的讲肝脏是其体在右,用在左,所以中医讲肝有病时说其病在两胁。我们讲肝在两胁,和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里肝的所主是一样的。脾在当中,就相当于现代医学中说的胰脏,在胃的后面。《难经》中讲“脾者淹乎太仓”。太仓就是胃,胃后面就是脾。但智能功的脾不单纯是胰脏,还包括胰脏旁边的网膜,小网膜腔与大网膜相关的部分。这个网膜腔的位置就相当于气功学所说的中庭、黄庭。中庭也叫中宫,相当于脾的位置。肾的位置和医学上差不多,但同志们注意,肾不光指两个肾脏,还包括下面的生殖系统。女性是卵巢和子宫,男性是睾丸和前列腺。两个肾和生殖系统的(气)集中点在脐。智能功所讲的五脏的位置。

从中医和气功来讲,人这个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的整体,人体各部分、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都和五脏相关联。五元庄着重练五脏的脏真之气和与之相关的情志活动,不仅练动作,还通过发声,通过情绪、情志的表现来增强五脏脏真的功能。五脏脏真之气是指五脏真气和与之相关的情绪情志活动。下面分别谈五脏与练五元庄有关的内容:

(一)心:位于胸腔之中,包在两肺中间,下面是隔膜,上至膻中下到鸠尾。心脏之气上至玉堂下至巨阙,气之集聚处在膻中──中脘之间。

心主血脉、主神明(神不是鬼神的神,指人体的精神活动),人体最根本的精神活动是心来主宰的。从现代医学讲,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中最早参与生命活动的,是心脏系统形成后,心脏的自律神经支配心脏跳动,这可能是人体中的神最早活动的地方。也许古人通过练功懂得这个道理了,所以说“心藏神”,只要和神有关的东西都和心有关。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五元庄中活动舌头是练心的。心在情绪为喜。心主血脉,血脉一畅通全身就舒服,就喜,就高兴。发出的声音就是笑。“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体内营卫之气都能很好流通,气血开张气血充足,身体就强壮起来。心的气化为长,成长、茂盛、繁华。所以练五元庄心脏这节功时要喜,要高兴,促进成长的气化功能。但不能太喜,以致到使神守不住,神气散跑的程度。喜笑应藏于中,心里美,不能哈哈大笑,才能使体内各种机能成长。洋洋得意,骄傲自满,有点小成绩就跟别人讲,长点气就都散了,体内各组织成长不起来。

(二)肝:肝在腹腔中,膈膜下两侧胁肋内。两肋有肝胆的募穴──期门、日月穴,是精气集中的地方。

肝为少阳之脏,主魂灵,主生发之气,有生发之功能。任何生命体都从没有到生出来,生命体里的生发、生殖气机是由肝脏来主管来统帅的。肝主木,木有柔和之性,要很柔和才能生,不柔为僵。柔是肝的正常之性,正常的柔中具有刚阳之气,特别柔软才是真刚。如好的宝剑可削铁如泥,可围在腰中做腰带,就因为它柔才可以刚,不柔之刚即脆,易折。肝主身体内的刚阳上升之气,所以肝脏要求人的性格要柔,能忍耐,不急躁。从柔变过去,在情绪上为怒。肝的气化为生,主生气、生长、生成、生育。肝受到怒的刺激能生气,能把生发之气调动起来增强肝脏的功能。肝脏生出气来是好事,还需要条达疏散,营养周身,所以肝又主条达发散。如果肝生出的气多了,运不走,把它淤住了,就会难受,得病,什么高血压,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是肝气多了冲的。若能在练功时,主动、自觉的制造点怒气,不是假怒,而是真心瞪眼生气,能帮助肝脏的气生发出来,随着练功的动作发散出去,营养周身。肝还开窍于目,与眼睛有关系,所以用瞪眼转目来练肝魂。肝在声音为呼,肝生了气容易大声呼喊,所以在练肝功发音时要带着怒气呼喊的意思,不能细声细气和风细雨。肝主筋,身体里的筋实际包括肌腱、一部分神经、肌肉的筋膜和一部分结缔组织。练动功筋很关键,必须把筋抻开,气才好通。有些同志练形神庄,姿势都不合度,掌立不起来,腰弯不下去,说明筋还没有抻开,抻筋、拔骨还没达到要求。

(三)脾:脾位于身体的正当中,在上腹,胃的后面,相当现代医学中的胰、大小网膜及系膜的有关部分。其标位在建里穴与下脘穴之间。

脾主肌肉,与胃合作完成消化功能。脾主运化,把吃进体内的营养、水谷运走,把身体里的气运化到四肢──身体四肢、手脚四末气的敷布和脾的运化功能有很大关系,身体各部的营养也需靠脾来运化。(这是气功知识,现代医学还解释不了它。脾的运化不是靠血管、淋巴运走的。如有的人易积痰,实为脾气运化不开,小风膜腔中分泌的液体不能很好吸收。此处积液中医叫“心下有水气”,表征为脸黑瘦,有的并发青光眼。一般认为这是肝肾虚,但补肝肾补不下来,用《份论》载“小青龙汤”治,人一发汗,把水气化散,青光眼马上就好。脾在气化里主于化。一个事物长到一定程度达到了高峰,要在体内起变化,化是发生性质转化,从量变到质变,如植物发芽成长开花结出新的果实,发生了转化,化生出新的东西。怎样化生?化生靠沉思,靠意念,脾之情绪为思(精神专注即为思),脾主真意,真意是练功的根本,意念通过“化”化的气,一聚一散,使体内发生转化。所以五元庄练脾必须集中精神沉思,思则气到,把脾的真意加强锻炼,强化中宫的功能,使体内发生变化、转化。人能从不健康到健康,从低层次健康水平到高层次健康水平,就靠沉思,集中精神思,使气集中,就能发生转化。脾在声音主于歌。当发脾音时,要有唱歌的韵律。脾主肌肉,运化四肢。练形神混元时若把肌肉通的很好,脾的运化就比较快,使脾功能得以加强。脾和肝是相辅相成的,脾受肝克制叫木克土,然而土没有木是死土,如果有植物的根长在土里边,土就松动了,成为活土,这称为“木克土,土得木而达”,土有生气了。肝脾互相作用,它们的功能就强化了。脾主肌肉肝主筋,筋和肌肉、肌腱和肌肉相连接,它们合作完成一个运动。每个肌肉外面还有肌膜,肌肉的膜、膜络。练气功要特别注意膜,很多气在膜上通行。膜里有血管的通路,淋巴的汇集。若肌肉没有膜包着,功能就比较差了。在外混元和形神混元中我们讲了练膜、练肉、练筋,在练功实践中我们都能体会到它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四)肺:肺在胸中两侧,上到肺尖缺盆中,下到膈膜,随呼吸而张缩,肺底可随膈肌运动而降升。标位在云门、中府。

肺主一身之气,主皮毛,主呼吸与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即魄)。肺主于后天呼吸之气,同时和心共同完成真气向全身各部的输布。肺的呼吸之气是后天之气,但它和先天之气紧紧相连。我们练气功必须把后天呼吸练得越慢越好,逐步变得深细匀长。若能精神凝静,把气渗透体内深层,呼吸就细,越细越深,达到深细匀长,这样通达真气的效果才好。有的没把气真练进去,呼吸就粗。五元庄不把调息做为主要内容,但我们要呼吸要发音,就必须得注意呼吸的调节。练五元庄发音时,吸气是通过鼻自然吸气,要把气吸满,吸进的气越多越好,当然不要吸的全满。不能只顾发音不吸气,应该把呼和吸做为一个整体,两者要平衡。吸满是指把膈下降,腹部凸起来,胸抬起来,肺尖举起来。肺从声音上是哭。当肺气受拘束不通畅开不了时出现哭,哭能帮助肺气收。因为肺在气化里主于收,收敛不张扬。肺在情绪为悲,悲哀时气是往里收的。人悲哀时,脸上的气不丰满,也不会有趾高气扬的表现。从气功上讲,悲是让人离苦得乐。所谓大慈大悲,离苦为悲,慈是让人得好,悲是看别人受难,自己有点悲哀同情的心理状态,希望他好起来,这时气机处于收敛状态。练五元庄肺功时,需从意识活动、情志活动中有一种悲心,有悲的情绪,帮助肺气收敛。悲过度,痛心哭泣,气就消了,就转化了,悲表现在外面了,里面空了。我们要的悲是能自控的悲,能使气往里收,往下降。

(五)肾:有两个,在上腹腔两侧,上限接肝(左侧是现代医学的脾),下限平脐。气功讲肾还包括生殖系统,其精液可下降于会阴,其气聚集之标位前在脐,后在命门。

肾主藏精,主髓、主骨,决定着“志”向高低大小与顽强程度。五脏六腑之精,一身的精气都由肾来收藏,而精气是全身的生化之本,对人的骨骼、骨髓、牙齿、脑髓都有关系。肾气充足,头部脑髓也较满,精神充沛,肾气虚,可出现头晕耳鸣。肾开窍于耳和二阴。气化为藏。所以在练五元庄肾一节功时把两耳堵上,二阴闭上,把精气闭住,收藏起来到身体里面去运行。肾的声音为呻吟,似痛苦的呻吟声,当发肾音时应带出类似呻吟的哼哼的调。肾从情绪主于恐,练肾功时有点胆小恐惧的心理状态,使精气收藏,恐惧过度气藏不住,管不住就散了。以前讲修养要有恐惧之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免得出错。经常警觉自己,把气往里收着不外放,骄傲自满、表露自己就不会有了。

二、与五元庄相关的混元气理论

混元气理论是智能气功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其内容极为丰富。在智能气功的大专教材中,混元整体理论是一本专著,以前只讲了其中最基本的理论。古混元气理论口诀说:“混元一五行,有形亦无形,中寓阴阳造化机,开合聚散万物生”,它包括了传统气功混元气理论全部特性和内容。是说混元就是一个五行,从整体讲是混元,具体地讲又是五行。一个混元分开就是五行,五行混合又成为一个混元。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这又体现了混元气另一口诀“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的意思。它当中暗藏着阴阳造化(生化)万物的机制,一开一合一聚一散,而化生出万物。这是混元气理论总的内容。

人是精气神三者组成的混元整体,这个整体形成一个整体混元气。这个整体混元气又是由形、气、神三个局部混元气共同混化形成的。由于精、气、神三者在人体活动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与之相关的混元气也就有了差别,表现在集中的部位、质地、功用……不同。又由于五元庄已经涉及到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更深层次,混元气理论讲述的深度也必然要相应地深化一个层次。下面把人体混元气的系统做一介绍:

(一)躯体混元气

以前练一、二步功(捧气贯顶法、形神庄)讲的混元气是指有形之躯的混元气,它分布在身体各部,而集中在肚脐周围的下丹田。由于混元气的聚则成形的特性,有形之躯是由混元气聚合而成的,称躯体混元气。在一定程度上,有形之躯也包含着内脏的形体在内,但内脏在整个躯体当中占的比例甚小,又由于普通人对内脏感触不深,因此人的意识活动对内脏的支配很不足。

人体的整体生命活动,从宏观运动来看,主要的是躯体活动,包括躯体本身的运动变化以及它的生成、分解功能,它们所需的混元气都属躯体混元气。躯体混元气是人体混元气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混元气理论的一个层次。练“捧、形”主要练躯体混元气,因此“捧、形”收功时,手都放在肚脐上,“三”也是把手扣在脐上。因为这里是躯体混元气的集中点。为什么?因为躯体运动中腰是中心,腰的承受量最大,用的力量最多,最持久,体内气自然而然地往此处集中,肚脐附近的下丹田便形成躯体混元气集中之部位,也就是练“捧、形”意念集中的部位。下丹田的混元气和躯体的混元气是紧密相连的。胎儿身体内各部的混元气是均匀的。人出生后,随着人的意念支配下的以腰为中心的生命活动逐步形成,气往肚脐附近集中,所以躯体的混元部位是在后天意识支配下,随着整体生命的形成而逐步形成的。以腰为中心的躯体运动和躯体代谢的混元气跟人的意念活动结合得很紧,它完全受意念的支配,这是躯体混元气突出的特点。智能气功集体组场治病时,身体外面长的粉瘤、脂肪瘤,意念让它散掉,它就没了,这是躯体混元气受意念支配的实际效果。

(二)脏真混元气

脏真混元气是指五脏脏真之气混化集合在一起的气。它是人体整体混元气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人体混元气中的子系统。

在混元气理论中曾讲:一个实体性物质是此物质的混元气的集中凝聚的表现,而此物体周围还有该物体的比较少量的稀疏的弥散状的混元气存在。躯体混元气是这样,在内脏中也同样。如肝脏本身是肝脏混元气凝聚而成,在肝脏周围还有比较稀疏的肝脏的混元气,心脾肺肾都如此。内脏的功能和躯体的功能不同,每个内脏有它本身的功能,同时还都有分泌的功能,如心脏分泌的心素可对抗肾脏分泌的肾素(紧张素),肺脏除主呼吸的职能外,也分泌很多内分泌素……所以内脏的新陈代谢不仅是一个细胞合成、分裂成新细胞,而且每一个细胞还都随时产生着各种激素、各种分泌物,它的气化作用远比躯体的气化作用为大。由于内脏的这种特殊功能,内脏的脏真之气集聚起来就形成体内脏真之气的集中点──混元窍;肚脐周围则是躯体混元气的集中点;将来讲中脉混元、中线混元时,还有个神的混元气的集中点──意元体。

内脏功能的特殊性,带来脏真混元气的许多不同的功能和特点。我们知道,人体各部组织的生长变化,不是各自孤立地进行的,它既受人体整体的和各个组织本身的气血运行的影响,同时还受人体的气化规律的制约。人体的气化规律──生、长、化、收、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的整体规律,它影响、制约着人的整体和各部组织的生长变化。而这些规律正是由五脏分别主宰,并与每一脏的体性相关。如前所述,肝之气主生,心主长,脾主化,肺主收,肾主藏。不仅如此,人体的气化规律还和五脏相关的情绪结合在一起。这样,我们在认识五脏的功能时,就不能仅从其各自职能上理解,更要从五脏在人体混元气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上来理解。

脏真混元气的重要特点,在于它与躯体混元气的区别。五脏虽然也有形体的生成变化,这与躯体的其它组织是相同的;由于五脏还具有主宰人体气化规律的特殊功能,而维系这些功能的混元气与维系躯体运动的混元气是不同的。躯体混元气可以受常人的意识活动支配,如躯干四肢的活动可以受意识支配,脏真混元气却不受人的意识活动支配或受支配的程度较小,但却受人的情绪的影响。五脏在人体深层,以意引气、以形引气的方法所起作用不若躯体明显,这就是五元庄功法中重在音声引气,重以情绪调节的理论依据。

脏真混元气集中表现在五脏活动中心──上腹正中,称之为混元位。(三)神意混元气这关系到意元体理论,在此不赘述。

三、关于混元位介绍(详见智能气功系列教材之四:《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

赞赏

人赞赏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贵阳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fanfang.com /zflzz/2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