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君说
肚子突然变大了?
排除了怀孕这一原因,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发福”了。
都是如此吗?
这几年,
程女士的肚子日渐变大,
直至觉得腹部隐痛才去就医。
一查吓一跳,
竟是腹腔内长了恶性肿瘤!
↓↓↓
脂肪肉瘤是什么?它和我们平时更常听闻的脂肪瘤,虽然只有一个字之差,但性质却有大不同。
脂肪瘤是皮下软组织良性肿瘤,摸上去较软,边界清晰,按压有波动感,对生活没有什么影响。
而脂肪肉瘤是源于肌纤维及深部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摸上去变硬,边界不清,可能扩散到其他区域,如果不加以治疗,可危及生命。
如果身体出现异常突起、肿块,建议还是及早就医检查,由医生进行诊断更为靠谱、安心。
像程女士这样,
把大病当成“中年发福”
而险些耽误治疗的情况并不少见。
肚子突然变大,
哪些征兆警惕可能是大毛病?
如何及时将它揪出来?
今天为你讲清楚——
“大腹便便”未必都因长胖
有约君粗略搜了搜,这些年误把生病当成发福的案例确实不少,不限男女、不限年龄,而且肚里“怀”的东西五花八门——
(图/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1
70多岁的罗阿姨两年前发现肚子比以前大了好多,近期她的胃口越来越差,常感觉肠胃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腹部有一个直径30厘米的肿物,切除后经过病理确认为重达2.6千克的恶性间质瘤。
25岁的小丽一年前也发现自己的肚子越来越大,未婚未孕却如“足月”,检查发现原来是一个巨大卵巢囊肿,直径近40厘米。幸运的是,病理检查显示是良性。
#2
#3
吴大伯近日饱受尿频的困扰,症状日渐严重,短短十几天里,肚子长到了“怀孕六七个月”一般大小。彩超检查发现,原来是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潴留,还引发了双肾积水。正常人的膀胱容量约为毫升,吴大伯的竟有毫升。由于已经是增生晚期,吴大伯需要马上留置导尿,最近还要把前列腺切除。
5岁的小方,正是长身体的年纪,体重不见增长,反而轻了3千克,家长还发现小方的肚子越来越大,送医检查发现是右肾长了一个直径14厘米的肿瘤,最终诊断为肾母细胞瘤。
#4
看完这些案例,
还把肚子变大和长胖当成一回事吗?
其实,
这些凶险疾病给了我们时间,
做一次腹部B超,
就能发现异常,帮助诊断。
哪些“大肚”需要重视?
快来对照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啤酒肚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吃出来的。如果短时间内肚子突然变大,要观察它的变化情况,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帮助我们做出简单的判断。
肚子突然变大,除了变胖和怀孕,可能有这几种情况——
1
功能性腹胀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消化道“胀气”。当咽入胃部的空气过多,或吃了大量会产生较多气体的食物,或胃肠内产气过多又无法排出时,肠胃就会出现较明显的鼓胀。
“胀气”一般多见于有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顽固性便秘人群,一般在对症治疗或调理后,腹胀情况就能改善。
2
腹腔积液:
大量积液也会出现肚子突然变大,比如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就容易出现腹腔积液。
中晚期癌症患者中常见的癌性腹水,大量液体流至腹腔,导致肚子变大。
还要警惕可能是心脏相关疾病。当这些心脏相关疾病导致了心衰竭时,可能会出现、腹胀、腹腔积液、胸腔积液等症状,也表现为“大肚子”。
而如果肚胀、腹围仅限下腹部,就需要留意是不是膀胱内尿储留而致。这时小腹显著膨胀,有压疼感。
3
腹腔占位性病变:
比较多见的是各种囊肿、肿瘤,如腹膜转移瘤或腹膜间皮瘤、畸胎瘤、脂肪瘤等。女性还可见卵巢肿瘤、多发子宫肌瘤等。
就医小贴士
发现短时间内肚子异常增大,怎么办?
首次就诊可到消化内科、普通内科或普通外科就医。
女性还需排查是否有怀孕的可能。如果伴有妇科疾病相关症状,可到妇科就医。
而要想找到肚子增大的原因,最方便的检查就是做腹部B超。如果怀疑腹水或占位性病变,需要进一步做腹腔CT帮助诊断。
此外,即使没有大肚子困扰,也建议在每年一次的年度体检里增加腹部B超项目,常规检查的脏器包括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和双肾,检查相应部位有没有炎症、肿瘤、结石、息肉等,及早发现病变。
知多点:
“大肚腩”比你以为的更伤身
如果经过就医检查,确认了大肚子确确实实是脂肪构成的,也别高兴地太早。
发福的大肚子就像个“温床”,可给人体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带来一系列疾病。
即使你不在意大肚子好不好看,事关健康,也不能对它置之不理。
“大肚腩”在医学上叫做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肥胖、苹果型肥胖,是指脂肪在腹部的特别堆积,表现为腰围的增加。
参考我国腹型肥胖的最新标准: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含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含85厘米)即为腹型肥胖。
腰臀比(腰围/臀围)也是腹型肥胖的间接诊断指标:男性腰臀比大于0.9,女性腰臀比大于0.8,也可诊断为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除了有皮下脂肪堆积外,还伴随有多个器官如肝脏、肠道等的脂肪堆积,也因此称之为“内脏肥胖”,它会导致身体出现胰岛素抵抗,进而诱发一系列的代谢问题。这种体型的人大多有“三高”,心梗、脑梗的风险也更高。
除此之外,腹型肥胖人患上髋、膝、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概率也比常人更大,极大影响了生活质量。
人还没老,就“喜提大肚腩”?减肚子宜早不宜迟!
“管住嘴,迈开腿”可谓人人皆知的减肥“六字箴言”。然而传统的减肥方法——节食减肥、单一食物减肥、过午不食、减肥不能碰油、剧烈运动等,其实都是临床很常见的减肥误区。
更健康的减肥方式应该是“减脂增肌”,可以根据身高体重计算出身体需要的能量,通过长期摄入低于基础代谢率能量的平衡膳食,结合增加运动,体内储存的脂肪就会分解用于提供能量,从而减轻体重,同时又能维持身心健康。
同时还要配合运动,有氧运动“燃烧”脂肪,无氧运动增加肌肉。
肌肉的基础能量消耗是脂肪的3倍,人的肌肉量增加了,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功率增大,消耗的能量更多,就算是躺着也可以消耗更多能量。吃同样多的东西,肌肉量多的人更容易保持身材,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祝大家都能远离肚腩,
拥有健康的身体~
整合自广州日报、健康有约、老人报、央视网、钱江晚报
编辑/李津
图/视觉中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